首页 放生时间 佛经大全 放生怎么 佛法概要 放生乌龟 佛教故事 放生最佳 修行大全 放生仪式

佛法概要

返璞归真:从第卅五章至反璞归真,次第领悟人生智慧

来源:http://www.qhssj.cn 作者:道绰虚空大湿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21
摘要:佛法分享佛陀的身体依然会生老病死,但他与凡人唯一的区别在于,他遵循因果报应,完全接受无常的法则,安住于当下,没有任何内心的抗拒。佛陀经常是 "。佛陀不是来让人崇拜的

第3.5章 对人只是不变--返璞归真一杂7.15(703)

世尊告诉比丘们 若一切法,其意解证,皆从佛无畏智生。若有比丘来作我声,不谄不诳,质直心生,我将为其说法教化。我将在早晨为他们讲经说法,直到中午,如果我在傍晚为他们讲经说法,他们将胜利到早晨。如此教化,则其心正直,知实相与非实相、殊胜与至上、无上与非无上,知其所知,见其所见,达其所达,悟其所悟,得其正位!

佛法分享

学佛首先要脚踏实地。如果心存谄曲,为了名利而修行,就不容易与本尊的解脱道相应。

修行者必须有道骨。道骨不等于我慢,无畏不等于霸气。

◎水是柔的,但妙无穷;虚是无为的,但无为无不为。要能放下一切,才能拥有一切;要能大死,才能不生不灭。

一个修行者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哪怕是空持衣钵,也要有所成就。否则,很容易被世俗的名利欲望牵着鼻子走,想帮助众生时又被众生牵着鼻子走。

最重要的是,要有不求索取的高尚品格。这样才能返璞归真。

你为什么要为了他世的快乐而放弃今世的快乐呢?"

比丘们对婆罗门说:"我不是为了其他世界的快乐而放弃这个世界的快乐,而是为了这个世界的快乐而放弃其他世界的快乐。"

比丘又问:"为了现世的快乐而放弃非现世的快乐,这是什么?"

比丘答道:"如世尊所说,他世之乐,少味而多苦,少利而多苦;世尊却说,现世之乐,离诸炽盛,不待年时,自能觉悟,以此观之,自能觉悟。梵天!此名现乐。"

佛法分享

凡人对客观世界要么乐观,要么悲观。有智慧的人对客观世界既不乐观也不悲观,只是 "如实观察"--不扭曲、不污染,让一切如实显现。

凡人的幸福是与苦对称的幸福,是有得、有依、有抓而产生的幸福,这种幸福的背后就是苦。解脱者的快乐是离苦得乐的快乐,是无执着、无所得、无束缚的快乐。

凡人的快乐在未来,在目标或理想实现之后 .......。解脱者的快乐在于当下,在于永恒的现在。众生只能活在当下,其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只是众生心中的泡沫或念头。

三八六(1098)

"成为国王 世尊!做国王吧 死得其所 你可以随心所欲。"

佛陀对波旬说:"我无心称王,怎么能称王呢?我无心将雪山王变成真金,怎么能做到呢?"

世尊说

"若有真金,如雪山王。

有此金者,不满足于此;

因此,有智慧的人对金石的看法是一样的。

佛法分享

佛陀认识到,无论多高的王位和权力,无论多少金银财宝,都会消失在黑洞中,归于虚无。你所执着的一切,终究只是一场梦。凡人是无限欲望的奴隶,因为他们没有觉悟。众生无法脱离苦海,因为他们被自己的贪欲所束缚。

有智慧的人认识到身、心、灵以及宇宙生命的实相,从而不再追逐梦想和泡沫。他们可以离开颠倒梦想的世界,生活在现实世界中,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四百三十七(1154)

一时,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。清晨,世尊披衣持钵,入舍卫城乞食。这时,梵天婆罗门远远看见世尊,口出恶言,不怀好意,怒骂世尊,并向佛陀身上泼洒灰尘。这时,刮起了一阵逆风,也吹动了大地,把灰尘吹回到了佛陀的身上。

这时,世尊说道

若人不瞋恚辱佛,即是清净无垢。

如果一个人清净无垢,他就会把邪恶还给自己;

犹如以土掸身,逆风则身污。

佛法分享

佛陀出家后,继续过着持钵、乞食、云游弘法的生活。他的所有物品都随身携带,为了减轻负担,他尽量减少携带物品。

佛陀总是穿着朴素的修行服。当他拿着钵去乞食时,他的外表与普通乞丐并无太大区别,唯一不同的是他内心的平静与安详。(乞丐 "在台语中是 "乞求食物 "的意思)。

◎ 佛陀被描述为 "金身、金光、金衣、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 ......"。那是后世众生的欲望聚集在一起的投影。

◎ 尘世中的佛陀是一个非常普通、朴素的真人。佛与后人心中想象的佛有着很大的区别。事实上,佛祖的遭遇绝非后人想象的那样风光。人世间的佛陀还常常被人辱骂、批判。佛陀经常是 "独行侠",到了晚年,即使有阿难做随从,他仍然独自乞食。

五百一十二八六(1289 年)

当时,世尊被金矛刺穿双足,还没过几个时辰,他就在痛苦中站了起来;他能够获得舍心、正智和正念,能够忍耐安详,没有任何退缩的念头。

佛法分享

佛陀是人间的实相,他也会生病,脚底被利器刺伤后会肿胀疼痛。与凡人唯一不同的是,他们不会在心境上增加痛苦。

佛的心境与凡人的心境不同,只在于它不会增加痛苦。

当时,他的天子对佛陀说了一句偈语: "尔时,世尊说偈答之:

天子曰:"阿罗汉言,汝何知?"天子曰:"若不住难陀林,永无快乐时。"天子曰:"阿罗汉言,汝何知?

多利天宫中,被赐天帝名。" 诸行无常,即是生灭法;

生者灭者,皆寂灭乐"。

佛陀还自称为阿罗汉。

7.1.114 (1227)

波斯匿王阿难对佛陀说:"世尊!我已故的祖母尊贵无比,临终时离开了我,在城外供养阿闍梨后,来到佛陀面前。

佛陀对国王说:"你非常爱戴和尊敬你的祖父母吗?

波斯匿王对佛陀说:"世尊!我非常爱戴和尊敬他们。世尊!如果谁能救我祖母的命,我就把国家所有的大象、骏马、七宝,甚至国家的职位都送给他。如果我救不了她的命,我早就死了,我将无法克服我的悲伤和忧愁!我曾听世尊说过: 一切众生,一切蝼蚁,一切神明,皆有生死,无有穷尽,无有不生不灭,今知世尊说得好。"

佛祖说:"大王!如其所是!如是如是!一切众生、一切蝼蚁、一切天神,生者辄死,终至穷尽,无有不生不灭者。......。

迦叶大王,受权统治四天下,得力自在,降伏一切敌人,寿终正寝,无有不死。如是反复,王将生于长寿天!他生于长寿天,在天宫中逍遥快活,到了尽头又回到尽头,没有死亡。......

诸佛世尊,具足十力,四无所畏,胜师子吼,终时亦舍身,得涅槃。......

佛法分享

◎ 有生必有灭,一切众生、一切天神、一切天帝、一切修行者,都必将穷尽而终,没有一生不死的。佛也不例外。事实上,所有的现象都必然有生有灭。

再强大的力量,在死亡的黑洞面前,也不过是小技而已。

能永恒存在,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的,唯有 "空"。到达彼岸的终极解脱者是溶入空海的人,也就是《心经》中提到的境界。这是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达到的,而不是死后。

八长二

"佛、法、声闻,一切皆灭;

无常非选择,如火烧山林"。

阿难说:"何名供养佛?"

佛陀对阿难说:"能受法、能行法者,名为供养地藏。"

佛陀对阿难说:"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佛法并能够执行佛法,这就叫做供养地藏。

紫微如轮,散佛非供;

阴、界、入无我,是为初供养。

佛法分享

如果能从五阴、六界、六入等不同角度证悟无我,并按照佛法的次第--破除我执、傲慢的心结,证悟无我无我所,以身证法,这才是真正的供佛。

佛陀不是来这里接受膜拜的;佛陀是来帮助你们在今生获得解脱的。

佛陀不是来让人崇拜的,佛陀是来帮助你在今生今世获得解脱的。凡人的痛苦来自于与无常法则的对抗,这意味着他们经常逆流而上、背道而驰。解脱者认识到宇宙、生命、身、心、灵的实相,从而悟道、体道、行道。内心与 "空 "相应,外心与 "业 "相随。

九长二

夏住后期,佛陀身患疾病,身体疼痛难忍。佛陀心想:"我身患疾病,身体痛苦,弟子也都不在了,我涅槃是不应该的,我现在应该努力做好自己,以保住自己的生命。

吾已老矣,年且八十,如旧车者,修方便以至之。吾身亦如是,以方便力挽留小命,自力精勤,忍此痛苦,不思诸念,入无念禅定,当得吾身安稳,无有烦恼。因此,......,应自归依佛法,不可归依他人。

佛法分享

佛陀的身体依然会生老病死,但他与凡人唯一的区别在于,他遵循因果报应,完全接受无常的法则,安住于当下,没有任何内心的抗拒。

佛陀在涅槃之前,还一再提醒弟子们 "依靠自己,依靠佛法,不要依靠他人。不要试图抓住任何人。真正的知识只是帮助你独立,帮助你自力更生,依靠佛法,而不是加强弟子对他的依赖。

活生生的佛法并不存在于任何人的头脑中,头脑中的只是一些抽象的名称和概念。活生生的佛法,即真理,必须存在于整个本性中,存在于整个法界中,也存在于你的身、口、意中。

真正的善知识,认识到自己只是引导真理的一根手指,会帮助你看透身、心、内外、宇宙和生命的实相,帮助你看到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真理。我们引导你 "以自然为师",引导你逐渐回归自然,逐渐溶入不生不灭的 "空 "中,获得解脱和自由。这就是 "自依止、法依止 "的深刻含义。

宇宙的真理和生命最深层的奥秘在大自然中揭示,而不是在任何经典中。(经典只是寻找宝藏的参考地图,而不是宝藏的所在)。

◎ 淡中见真味,俗中见真人。至人只是俗。即使老子在你面前出现一百次,你也看不到老子的踪迹,除非你悟出了 "无为 "之道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时间表 | 佛经大全 | 放生怎么回 | 佛法概要 | 放生乌龟 | 佛教故事 | 放生最佳时 | 修行大全 | 放生仪式

Copyright 2019-2030 道绰虚空大湿网 公益代放生_代放生回向_代放生功德_道绰虚空大湿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